钣金工艺指导书
1、目的
为了保证结构设计人员对钣金加工工艺了解的正确性、一致性,对结构设计文档的各项工艺审核内容进行规范,统一审核标准,
同时对设计和生产进行指导和牵引。
2、适用范围
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结构文档(包括图纸、设计规范、检验规范等)的工艺审核。
3、工艺审核
3.1 工艺审核总则
在设计阶段,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:
1 “从制造的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”。即设计的产品能否制造出来、生产中会不会遇到很大的问题、能否保证制造出来的产品达到
设计预期的要求等等。
2 “分析结构的继承性,以及标准化系列化程度”。是否尽量采用了通用件(模块),能用标准零、部件或系列零部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。
3 “分析产品总装的可行性与方便性,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、调整、维修,能否进行并行装配和检查,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
”。在装配时应尽量避免再作加工,产品应有合理的、可靠的装配基准和调整要素,各部件能否进行独立装配(即并行装配)等等。
4 “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”。尽量不用或少用难加工的、难购买的材料和稀有、贵重的材料。
5 “分析产品零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能性”。如果一个产品的主要零件无法加工,或加工后不能达到设计要求,
这种结构显然是不好的。
6 “分析高精度、复杂零件能否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工出来,主要的精度参数的可检查性和装配精度的合理性”。不能加工出来的,
是否可以另想办法替代,加工、装配时无法进行检查的精度要求,是不和理的,超过使用要求的过高精度要求也是不合理的。
7 “审查各有关零件的工艺性”。(铸造、钣金、机加工、焊接、喷涂、电镀等等)。
8 “审核PROE模型,要求钣金零件必须能够展开”。
3.2 图面规范性
图面表达按照基础部编写的“PROE图纸规范”和“技术制图规范”执行。
3.3 尺寸和公差
1. 重要尺寸应完整、正确、清晰;
2. 尺寸基准选择既要考虑设计要求、又要考虑加工定位和测量检验的要求;
3. 有装配要求的两个零件的配合尺寸应有公差要求;
4. 配合选择应合理,优先选用基孔制,尽量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;
5. 公差等级选择应适当;
6. 形位公差选择应合理、适当;
7. 未注尺寸公差和未注形位公差的使用按信息平台/设计规范/技术规范中“未注尺寸公差技术规范”和“未注形位公差技术规范”执行。
3.4 装配图
1. 各零件组装是否方便,安装方法是否过于复杂,可否有更简便的结构实现同样功能的装配;
2. 装配中的运动部件应运动自如,在运动时不得与其它零部件产生干涉;
3. 必要的尺寸标注必须完整。装配图中必须标注的尺寸包括外形尺寸、装配尺寸、安装尺寸、性能规格尺寸和运动部件的极限尺寸等。
尺寸标注的基准尽量考虑便于检验。
4. 装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。
3.5 钣金加工工艺
3.5.1 钣金加工基本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